常見詐貸手法
為了貸款詐騙,詐騙人士總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各種手段,讓受害者上當受騙,以下三種詐貸,是容易利用偽造假扮成你相信的樣子。
分別是:
- 冒用他人身分資料申辦貸款
- 偽造工作收入或保證文件
- 不肖業者以「保證過件」為名詐貸
假冒知名銀行或電商平台
假扮成某個知名銀行或電商平台,詐騙人士會推銷根本就沒有的優惠方案,讓你來貸款,
或是假借系統升級或設定問題等等,謊稱導致重複扣款,讓客戶配合作什麼流程拿回多扣的金額。
最常見的,一定是會請你點擊假連結,接著要你輸入網路銀行帳號密碼,詐騙人士就帶著你的個資去盜領你的存款。
注意!!
官方機構不會傳連結給你點擊後,提供個人資料,尤其要填入網路銀行帳號密碼,就純屬可疑行為了!
一定要先確認來源是否官方來源,不管是打電話給官方專員確認或是打給165專線確認都可以的!
真實案例:OK忠訓國際詐騙真相,人紅事非多,變成詐騙集團假冒首選
偽造工作收入或文件
詐騙集團會騙你說,為了幫你的貸款可以更好的通過,幫助及於借款的你偽造工作收入或文件,
就要你提供身分證件正本、存摺正本等等個人資料。
聽到這裡要發現端倪了!
注意!!
首先,偽造文件是違法的,再來就是任何的合法借貸公司或銀行,是不會收取借貸人的個人資料正本的!!
詐騙說法可以不只是偽造工作收入,還可以造假薪資單、假在職證明。這一聽就是詐騙!
不肖業者以「保證過件」為名詐貸
世界上沒有掉下來的餡餅!才沒有什麼保證、一定、絕對過件的說法。
都是詐騙人士有心騙你,說得很好聽,只是為了讓你乖乖聽話跟著做下一步,
假裝借貸但實則各種原因藉口,都要把你的個資、金錢拿到手而已。
注意!!
不要因為急著借款,銀行或合法借貸公司申請貸款沒過,就簡單相信突如其來的廣告、簡訊或其他管道得知的詐騙口吻。
法律來說什麼是詐貸
了解台灣有那些法律去懲罰詐騙集團的,接著說詐騙罪犯的相關法律責任有哪些。
包含了刑法詐欺罪章、洗錢防制法、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等。
詐貸的法律說明
刑法第339條,白話的解釋給你:
- 如果用騙的方式,把受害者的個資或錢等等交給詐騙人士或其他詐騙共犯,就是犯法。
而這種行為會被判 5 年以下的徒刑、拘役,或罰 50 萬元以下的罰金。
- 只要是透過詐欺的方式得到財產上的好處,不管是拿到實體或利益上的好處,也是犯法。
- 只是初期詐騙階段,還沒詐騙到任何人事物,也一樣會被判刑。
針對詐欺行為,對應的法規罰則是:
一、刑法詐欺罪章:
- 普通詐欺罪
判刑:2個月~5年無期徒刑、拘役、或50萬以下罰金。
- 加重詐欺罪
判刑:1~7年有期徒刑、最高100萬元罰金。
二、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
- 加重詐欺獲利高達500萬元,3~10年有期徒刑、3千萬元罰金。
- 加重詐欺獲利高達1億元,5~12年有期徒刑、3億元罰金。
- 複合加重詐欺罪,1.5~10.5年有期徒刑、150萬元罰金。
- 犯罪組織首腦犯複合加重詐欺罪,5~12年有期徒刑、3億元罰金。

遇到詐貸怎麼辦?
因為現在網路過於發達,遇上詐貸很容易,如果真的遇上詐貸了,先提高警覺,察覺他要做什麼,也大概記錄下來可以報警。
接下來介紹給你遇上詐貸可以做哪些事:
✦打給165專線
165反詐騙專線是專門設置給大家都可以撥打的,對於任何遇到疑是詐騙或是遇到了詐騙,打電話過去做查驗,可以知道是否真的詐騙或只是虛驚一場。165專線是內政部警政署設立的防範詐騙管道,對於處理較多龐大事務的警局來說,165專線更專注於防詐這件事。
也可以打給內政部警政署反詐騙諮詢,諮詢專線是0800-018-110,又或是打給警察局報案和尋求幫助。
| 確認是不是遇到詐騙的做法? | 打給165、內政部警政署反詐騙諮詢0800-018-110、110 |
✦蒐集對話及通聯等相關紀錄
收到可以的訊息或電話時,要立馬保存相關的對話紀錄、簡訊內容、通話錄音等等,可以作為報案的證據。
最危險的是已經向對方提供個人資料或已經匯款,這更應該要保留相關的交易及對話紀錄給警方,是協助警方可以調查到詐貸的源頭。
| 確認是否是詐貸或是報案需要做? | 蒐集所有有關於與詐貸嫌疑人的所有對話紀錄、簡訊內容、通話錄音、交易紀錄等等。 |
✦向警方報案
將以上的做法都做了也準備好相關詐貸過程紀錄,到警局或打電話報案,但會請你提供詳細的詐騙資訊給警方。
例如,詐貸犯的聯絡方式、帳戶、電話等等,為了趕快鎖定到詐貸犯,所以提供的愈詳細愈有助於追查到背後的詐騙集團。
不僅可以讓他們不再騙更多的受害者,也是如果可以把你被詐騙的錢追回來就更好了。
因為詐貸影響到金錢損失、還可能危及到個人資料和法律責任,所以可以愈早發現是詐騙,愈早避免最好。
但如果無法避免,那就求助警方,提供貸詐犯資料一起合作,抓到犯人受到法律的制裁。
詐貸案例
以下有關於真的發生的詐貸案利:
- 永豐銀行詐貸1593萬元
- 詐貸了12家銀行
永豐銀行詐貸1593萬元
這是永豐銀行業務員與共犯友人,利用有貸款需求的民眾,偽造了職稱、薪資證明,
還使用假資料應付對保人員的照會流程,總共詐貸了1593萬元。
這就跟我上述說的詐貸手法:偽造文件。
所以只要是有心想詐貸,連銀行都可以下手的,可憐的是被利用的貸款需求民眾。

詐貸了12家銀行
詐貸犯製作了不實的買賣合約,偽造假業績、發票、文件等等,向銀行申辦國內外應收帳款融資及外銷放款。
再來因為銀行之間沒辦法聯合徵信,所以同一套假資料,用不同公司名義,不斷的跟不同間銀行融通,
以及假造的交易對象是知名上市公司,銀行就較容易取的信任。
不僅與上市公司人員配合造假,還會借新的貸款還舊的貸款,營造出有正常還款的假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