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客票先別開心,搞懂「客票風險」才算真的收到錢

目錄

收到客票(支票)就像是個公司的里程碑,但隨著非現金的交易產生,緊接而來的就是「客票風險」。因此收到客票先別開心,反而「什麼是客票」跟「客票風險的係數」你都應該知道,才算真正跨進支票的世界。

客票是什麼?

客票是台灣在地的俗稱,就是「客戶開給你的支票」都叫客票,通常是因為對方交款的金額比較大,以客票的方式讓你去兌現,但實際上客票的類型又可以分:個人支票、公司支票、禁背票、劃線與憑票支付抬頭。

你只要搞懂這些詞彙,就可以算了解客票的意思,與初步了解使用方式。

客票示意圖
  • 個人支票:如果收到個人支票,代表對方是以個人的名義,向銀行申請空白的支票作為使用。
  • 公司支票:公司一般會使用公司支票做為支付供應商、採購,甚至員工薪資的用途,而上面一定會有公司的大章在支票後面。
  • 禁背票:全名為「禁止背書轉讓的支票」,也就是開票的人不希望這張支票轉讓給其他人,可以避免支票被多次轉讓,減少流通性。
  • 劃線:左上角有劃線的支票,代表只能存到戶頭兌現;反之就是可以直接到銀行領現金,不用進戶頭。
  • 憑票支付:也就是「抬頭」,上面會寫受款人的姓名或公司,代表只有抬頭上的人可以領取支票上的金額。

客票兌現方式

一般可以分為「銀行兌現」與「民間兌現」。

銀行客票兌現規定

跟銀行兌現時,會根據「支票上面怎麼註記」,來判斷要攜帶的文件、折現方式與日期。

戶別

個人戶

公司戶

必要資料

  • 持票人的雙證件
  • 有效的銀行支票
  • 本人的銀行存摺
  • 公司負責人的雙證件
  • 有效的銀行支票
  • 銀行存摺
  • 營利事業登記證
  • 公司大小章

 

民間客票兌現規定

一般會走民間的客票兌現,不外乎是希望提前拿到現金無法親臨銀行,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民間機構,過程中會收取利息或手續費,協助你達成變現需求。

所以會針對以下事項做為參考依據:

  • 開票人與持票人身份:開票人的部分就是確保這張客票可不可以兌現,一般會先徵信(打給銀行了解開這張票的人或公司,信用風險高不高);支票上的標示會影響民間業者怎麼收款,未來如有跳票或其他風險,也需要與持票人聯繫。
  • 票據有效性:不管是銀行還是民間,都非常看重支票本身是否偽造、塗改與過期。

銀行與民間客票兌現的差異

項目銀行兌現支票民間客票兌現差異
身分驗證需持
本人雙證件
存摺或銀行卡
需持本人雙證件即可,
有些可協助公司戶辦理
民間手續簡單
處理時間一般需 1~2 個工作日,
遇跨行或假日可能延遲
可當天或即時放款民間快速取得現金,適合急用
額度限制銀行可能有支票金額上限,
超過需提前申請或分批兌現
依支票金額與民間規定,靈活操作民間可彈性處理大額支票
手續費可能免費或低額手續費通常收取一定比例手續費民間需支付費用
信用審核會檢查支票背書與帳戶狀況,
若有問題可能拒兌
民間通常確認支票有效性 
用途須親自存入銀行或轉帳可直接換現金使用民間可即時周轉資金

民間客票兌現利息是多少?

一般會以這張客票可以兌現的面額去計算,最低是60%,最高有到95%。

如果您手頭有客票並無法兌現,可免費連絡現貸人,避免失去兌現的機會!

了解信貸免收費諮詢

客票風險有哪些?都圍繞在開給你的人怎麼樣

當你手上拿到客票時,風險多半跟出票人本身的信用與誠信有關。

不同情況可能影響你兌現的順利程度、時間長短,以及是否需要額外手續或法律處理,現貸人不知道你手上是否已經有一張或多張客票,但能夠在拿到支票的第一時間檢查支票,才能降低客票風險。

客票風險 TOP 1:信用風險

只要開支票給你的人,沒有相對應的存款,你就有可能拿不到錢了。畢竟收款如果是現金的話,你已經到手了,但是收到支票不一樣,在客票兌現前你可以認定為這筆錢都還在對方的戶頭裡,等於他的資金可以比較靈活的運用,但是風險承擔變成在你這邊。

當然,有誠信的人是不會讓這種事發生,因為發生上述情況(也就是跳票),對出票的人信用影響很大。

 

客票風險 TOP 2:延期兌現

出票的人暫時無法支付,但承諾延後兌現。如果是遠期支票就更棘手,因為時間被一再推遲,足以影響個人資金計畫。

延期兌現非常容易造成爭議,所以建議事先與出票人協商明確的支付時間與簽訂契約。

 

客票風險 TOP 3:法律責任問題

常見情況為出票人惡意推遲或是本身有金融法律問題,這時候你就要考量走法律途徑維權的花費到底值不值得,跟如何才能降低自己的損失。

法律責任問題比其 出票人信用與延期 較為不常見,但是碰到最令人頭痛的就是一定會消耗大量的時間成本。

 

客票風險 TOP 4:票據真實性與偽造

如果票據經過偽造或篡改,沒有一間機構是會收的。

所以你確定客戶要開支票給你了,請你挑選燈光明亮且適合交易的場所,最好後續到銀行確認這張客票能不能兌換,會比較保險。

影響客票風險的主因有五:人、時間、流通度、真偽與法律問題

「人」是影響客票風險的首要因素。出票人的財務狀況、信用紀錄、商業誠信,甚至其公司營運情形,都會影響客票能不能順利兌現。

若出票人資金不足或有跳票紀錄,持票人就要承擔較大的風險。

時間

  1. 客票通常有一定的兌現期限,若超過期限,可能無法兌現或需要額外程序。
  2. 出票人在你兌現前的資金狀況也會影響你最終能不能拿到錢,也就是說遠期支票相對不利。

畢竟票據在有效期內,都可能出現延期兌付的情況了。

流通度

流通度指的是票據在市場上的可轉讓性與接受度。

票據來自於知名企業或穩定商戶,市場較容易接受,持票人也較安心;出票人背景不明,或票據不易被其他人承接,風險自然升高。

另一種情況則是這張支票經過多方轉讓,那不可控因素相對就超高。這時可諮詢現貸人客票兌現,了解您可運用的金額。

了解信貸免收費諮詢

真偽

偽造、塗改或仿冒的支票,不僅無法兌現,還可能導致刑事責任。

收票時,請特別檢查出票人的簽名、印章、日期、金額是否有異常。若金額處存在塗改痕跡,或印章模糊不清,就不要收下這張客票。

法律問題

客票一旦發生糾紛,最終可能要透過法律解決。無論是跳票、拒付,還是偽造支票,都涉及法律責任。

根據票據法,出票人、背書人與持票人都有相應的權利與義務。

如何避免客票風險?

現貸人再針對「人、時間、流通度、真偽、法律問題」五大面向,提供實務上可行的做法,讓你在收票或兌現時更有保障!

人:徵信與背景調查

最核心的風險來自「出票人」。在收票前,最好能先了解對方的財務狀況與信用紀錄。在台灣票據交換所也可以查詢到當周拒絕往來戶的資料。

新臺幣支票存款戶查詢示意圖
取自 台灣票據交換所/新臺幣支票存款戶查詢
  • 可以透電話與銀行連繫做徵信,第一時間掌握出票人的信用狀況。
  • 如果是公司戶,建議查看營業登記與財報表。
  • 個人往來是要觀察對方付款習慣與資金流向。

做好基本背景調查,能大幅減少拿到「高風險支票」的機率。

時間:愈短愈好

支票的兌現期限愈短,風險相對愈低。

  • 若可以,盡量要求短期票,避免跨越季度或年底這類的客票。

掌握「時間就是風險」這個原則,就能在兌現過程中更安心。

流通度:盡量保持第一手

支票在市場上流通次數愈多,責任鏈條愈複雜。

  • 儘量直接收取出票人的第一手支票,降低轉手糾紛。
  • 若支票經過多次背書,應逐一確認背書人身份與真實性。

保持支票的流通單純,不僅兌現順利,也能減少法律爭議。

真偽:仔細檢查與驗證

避免客票風險,最基本的一步就是檢查真偽。

  • 核對支票上的印章、簽名、日期與金額是否一致。
  • 注意有無塗改痕跡、模糊或重疊字樣。
變造支票案例
取自 中央通訊社 / 台南一名女子將100元支票變造為230萬元支票 
  • 大額支票可請銀行或專業人士協助鑑定真偽。

「假票」不僅無法兌現,還可能牽涉刑責,因此務必在收票當下就嚴格把關。

法律問題:記錄保存好

一旦發生糾紛,完整的證據就是最好的保障。

  • 保留交易合約、往來紀錄、對話紀錄、收據或收條。
  • 在支票背後加註收票日期、交易原因等,避免日後舉證困難。
  • 如遇跳票,應立即蒐集證據,必要時透過律師或法院維權。

法律是最後一道防線,完整的紀錄能讓你在糾紛中更有立場。

了解信貸免收費諮詢